金秋九月,在浙江省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的稻田里,金灿灿的稻穗和红彤彤的稻鱼交相辉映,又是稻鱼双丰收的一年,村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好山好水好空气,哺育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稻鱼共生系统。1300多年前,青田的先民们创造出“稻鱼共生”种养模式,千百年来青田劳动人民循着古老的节气农谚,充分利用日照、大气、水为稻谷生长提供能量,稻谷为鱼提供小气候环境和饲料,鱼又起到松土增肥、增加溶氧、吞食害虫的作用,探索出人居、农耕、渔业多业共荣的生命共同体,创造出弥足珍贵的气象人文财富。
方山乡是遗产地的核心保护区,年均气温17.3℃,年均相对湿度82.7%,气候温润适宜,负氧离子年均浓度达2219个/立方厘米,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这里水塘农田星罗棋布,村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有水皆有鱼,如今已经实现了“一亩田、百斤鱼、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
2017年开始,气象部门在龙现村建设了气象监测设施,业务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调研水稻生长和田鱼养殖所需的气象和环境因素等条件,持续为水稻种植和田鱼养殖提供直通式气象服务。2022年7月,在首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召开之际,气象部门提升改造了“稻鱼共生”气象研学馆,通过观测数据揭示稻鱼共生的气候“密码”,为参会的全球各国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吴丽君 胡长晓 责任编辑: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