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中国)威斯尼斯人·官方App Store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掠影

智能灌溉促增产 “风光”互补助振兴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突泉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

“气象部门摸清了玉米生长各时期灌溉量的湿度和深度指标,通过他们预测的精细化灌溉量,我不用去地里,只用手机操作,即可完成灌溉,省水省电还省力!”内蒙古突泉县永安镇村民于小东说。此前他参加了突泉县政府和气象局联合举办的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班。

乡村要振兴,发展产业、特别是乡村特色产业是关键。

今年,气象部门着力打造突泉县“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技术+合作社+多作物”服务模式,新增示范区面积6485亩,全县累计推广面积达60万亩,手机端用户达1.7万人。经过前期试验,每亩地可节水70吨、节电4.5度,综合节省支出不少于185元,力争耕地保苗5500株、粮食亩产700公斤以上。节水节电、降本增产,气象智能节水灌溉技术真正实现了以智能化和科技化气象服务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发展。

2024年是中国气象局定点帮扶突泉县的第十一个年头。这些年来,中国气象局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800余万元,引进帮扶资金5000余万元,实施帮扶项目54个,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社25家,帮助转移和新增就业近1000人次,帮助销售突泉县农产品近1.5亿元,在助力当地脱贫攻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持续贡献气象力量。

贺兰山下,绿色能源焕发生机

“目前我们这里安装院内光伏设施的村民有200户,每人每年可增加收益3000元。”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冯记沟乡副乡长王磊介绍,根据气象部门太阳能资源评估区划,盐池县因地制宜打造乡村屋顶光伏、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光伏+盐池滩羊养殖”等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贺兰山下风能资源富集,为发展新能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风力发电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排排巨大的风电机组遍布山间,叶片迎风飞舞。

宁夏气象部门通过“前店后厂”的方式,借力引智推进国家级新能源预报服务产品本地化应用,依托区域自动站监测数据和数值预报产品,提升对风电场运行和电网调度的服务保障能力。

“气象条件对风能发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直接关系到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发电量,还关系到风力发电站的安全运行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近些年来,气象服务对我们优化运行策略和提高发电效率功不可没,未来也必将大有可为。”贺兰山风电场技术工程师张轩说。风电企业为周边村镇的群众带来了就业机会,也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作者:覃南珠 雒璇 朱君凤 责任编辑:包宁)

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