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中国)威斯尼斯人·官方App Store
中国气象局
全国粮食再获丰收 气象部门多措并举保障粮食稳产
中国气象局与中粮集团深化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合作
4月25日,中国气象局与中粮集团-澳门🔥威(中国)威斯尼斯人·官方App Store召开工作座谈会,双方围绕农业气象服务新需求、联合加强气象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工作进行交流。双方将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聚焦粮食生产开展全链条气象保障服务,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提升粮食和物资储备气象...
农业气候资源普查和区划试点 “画”出中国农业新可能
中国气象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部署森林草原防灭火、抗旱减灾和春季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工作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建设成效明显
冬小麦干热风灾害风险预警服务成效显著
在今年5月14日、5月17日至19日、5月22日至24日北方冬麦区先后出现的3次高温天气过程中,各级农业农村和气象部门协调联动,及时发布冬小麦干热风风险预警,指导各地积极开展“一喷三防”和微喷灌等工作,有效减轻干热风危害,取得明显成效。根据行业标准和对比实验分析,通过及时预警和“一喷三防”等综合防御措施,预估...
中国气象局持续推进定点帮扶 突泉县多个智慧气象节水灌溉示范区投入使用
中国气象局发布早稻“雨洗禾花”风险预警和农田渍涝灾害风险预警
气象产品融入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
“知天而作”底气足 金秋“丰”景成色亮
从农机作业碰上下雨、飞防作业遇上大风,到淡水养殖收获季突遇台风……过去,恶劣天气带来的田间管理难题是让农户焦虑的大事。当下,随着数字化变革在田间地头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气象科技成果也通过云端触达天南海北的农业生产一线,由此,解决这些重要却复杂的天气难题有了全新的可能。
中国气象局强化气象安全生产和秋冬季气象服务工作
多地气象部门积极应对寒潮保障蔬菜供应 服务“不断档”拎稳“菜篮子”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活动在河南兰考开幕
未来10天需关注东北大范围雨雪和长江中下游低温
预计未来10天,除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大部、新疆北部外,全国大部农区气温偏低,其中西北地区、华北西部、黄淮东部、江淮、江南、华南、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2℃。25-28日的寒潮将影响我国大部,28日前后最低气温0℃线将南压至苏皖北部至河南南部一带等地。
一株水稻的成长日记
海报丨秋粮生产,要注意防范这些气象灾害!
粮食仓储需要怎样的天气“守护”?
气象科技智斗“拦路虎”
如何制作一份病虫害防治预报?
农业气象条件是什么?
黑龙江:气象护航 菽香悠远
秋风轻扬,大豆摇曳,满地金黄绘就北国独有的秋日“丰”景。在北大荒集团红星农场,隆隆作响的大型收割机在金色海洋里穿梭驰骋,收割、脱粒、转运、整地一气呵成。
吉林省秋收气象服务保障粮食安全
吉林是我国产粮大省,用全国4%的耕地面积产出了全国6%的粮食,提供了全国10%的商品粮。吉林气象部门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多措并举推进秋收秋种气象服务取得实效。
内蒙古:气象部门护航“北疆粮仓”丰收
作为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之一和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内蒙古积极做好秋粮保障,气象部门更是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分环节实施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为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贡献气象智慧。
黑龙江:气象护航 菽香悠远
吉林省秋收气象服务保障粮食安全
内蒙古:气象部门护航“北疆粮仓”丰收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江苏:金色稻田奏响丰收赞歌
安徽:农业气象服务护航秋收秋种
陕西:“直通车”专家团队走进宝鸡 开展秋收服务
“果树寒潮指数保险+衍生品”首单完成 国内农业气象风险管理创新产品通过市场考验
5月17日,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澳门🔥威(中国)威斯尼斯人·官方App Store北京分公司将一笔保险赔付款打到了北京金渔耕生态农业发展-澳门🔥威(中国)威斯尼斯人·官方App Store的账户上:16008元,赔付率达119%。这标志首个“果树寒潮指数保险+衍生品”项目顺利结项,也意味着“保险+衍生品+资产管理”的这一气候风险转移结构通过了市场考验,“气象×金融”新模式构建取得重大突破。
气象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小院”发挥大作用
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农业防灾减灾离不开精准的气象预报预警服务。为了让“天气”更接“地气”,在中国气象局的大力推动下,各级气象部门围绕设施农业、养殖业、种植业等诸多领域开展气象科技小院建设,以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的优势,提升社会服务现代化能力,实施“融入式”农业气象服务,助农兴农。在全国科...
天津:研发基于物联网支撑技术模式 升级“丰聆”小气候监测站
宝坻区是天津小站稻主产区,今年首次大面积推广工厂化水稻育秧。天津市气候中心专门为此研发了一套基于物联网支撑的技术模式,将小气候与环境实景监测设备放置在育秧大棚内,利用水稻生长发育模型,对秧苗的长势开展动态预报预测,通过物联网智能调控技术,实现对育秧环境进行远程管理操控和自动温湿调控。
策划:
栾菲
制作:
闫涵
设计:
赵淼